【Linux】Linux磁盘管理04 格式化

格式化:

又称逻辑格式化,它是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(eg:FAT16(最大支持2GB分区),FAT32(单个文件大小不能超过4GB,最大支持16TB分区),NTFS,EXT2,EXT3,EXT4(centos6默认文件系统)等),在磁盘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,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、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。

格式化的目的并不是清空数据,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,能够更快查找读写数据,但是在进行格式化的操作时会先清空原有数据。

格式化具体进行的操作:
将整个分区分割成等大小的数据块(Block),每个数据块默认4KB,存储文件的最小,可以手动选择1KB、2KB或4KB。假设存放10KB的文件,会使用3个数据块,三个数据块不一定是连续的,最后的一数据块中即使没有放满,也不能再存放其他文件。
在分区列表中建立一个二维表格,记录了文件的id号(即文件放在那些数据库中,叫做iNode)、文件修改时间、文件的访问权限。操作文件时先访问此二维表进行权限匹配。

parted工具可以格式化,但是parted支持的文件系统有限
无论使用MBR,还是GPT进行的分区,都可以使用”mkfs”进行分区格式化

1
2
3
mkfs (-make for system)
mkfs -t ext3 /dev/sda6 #将sda6分区格式化为ext3格式
mkfs -t ext2 /dev/sda7 #将sda7分区格式化为ext2格式

MBR只有主分区和逻辑分区可以格式化, 扩展分区不可以格式化
GPT类型格式化后,使用fdisk看不到各个分区的系统文件格式, 必须启动parted工具的print指令来查看

1
ls -l /dev/sdb #查看sdb磁盘上的设备情况